从字节离职,我选择 all in Web3

fffmCQ.jpg

Web3 的世界,一定不是最终的世界,但在这个未曾有人见证过真面貌的新世界中,我们希望踏入洪流。

撰文:Jensen,1435 Club

「逃离大厂 all in Web3」在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也因此受到很多媒体朋友的关注。一位报社的朋友最近就在做此类选题,得知我即将离职 all in Web3,约我进行了一场访谈。

告别内卷的 Web2

线下访谈时,恰好一位前 360 高管现 Web3 创业的朋友也在,这个问题他是这么回答的:

  1. 很多大厂遇到了业务增长瓶颈,个人在大厂内的上升通道有限;
  2. Web3 处在早期与投资的风口,年轻人有更多的上升机会;

这两点基本已成为我们这些离开大厂选择 Web3 人的共识,我们都在 Web3 中看到了更多的机会点、更大的施展空间。当然,我们中有坚定的 Web3 去中心化信仰者,也有纯粹将其作为金融衍生品来投机炒作割韭菜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Web3 的空间足够让更多大厂朋友在其中,尝试做一个项目,做一些让价值落地的事情,而不再只是个被豢养到消磨斗志的螺丝钉

从字节离职,我选择 all in Web3

进字节前我也有过一段创业经历,虽因疫情等问题以失败告终,但对于创业方向的探索和持续积累的准备并没有停止。尽管其中有些尝试当下再看,在方向上其实就是逆周期的,比如去探索 Web2 中的 2C 产品,在现在几大流量黑洞已牢牢把持住大众注意力的垄断期里,这样显然是在走一条窄道。

再之后转向探索 SaaS,在深研各个细分赛道、爬梳行业内各类产品后我发现,这之中更多的结局是体力外包和所谓 B 轮死亡螺旋,能有明晰退出路径的少之又少。当然也正是走了这些弯路,让我见到了太多 Web2 中的无意义内卷和精神内耗

从字节离职,我选择 all in Web3从字节离职,我选择 all in Web3从字节离职,我选择 all in Web3从字节离职,我选择 all in Web3(参加路演和线下办公:上图是我们虚拟小 team 的一些零碎日常:周末聚在咖啡馆搞事情,参加创业者沙龙或项目路演)

现在回头再看,对于大厂人,除了一些真正直面用户的一线岗位,大多与市场仍有距离,更对趋势变化感知相对较弱。

我的思考是这时候不妨跟着投资热度去看看世界。每年的投资研报会呈现出市场的资金投向和占比,去年国内投资基本都流向了硬科技、Web3 与碳中和。

资本对市场现状最为敏感,顺势而为在一个朝阳行业中深耕,才能让我们最大程度避免沉没成本,少一些创业路上的曲折

拥抱 Web3 的上升感

从字节离职,我选择 all in Web3从字节离职,我选择 all in Web3(黑客马拉松现场)

我第一次接触到 Web3 与区块链,是在 19 年 DoraHack 的 Hackathon 上。当时组队基于亦来云做的票务产品拿到了赛道的第一名,也是那时才对 DApp 的特性与开发流程有了一些感知。

从字节离职,我选择 all in Web3从字节离职,我选择 all in Web3(Algorand 和 Polkdot 中国行,彼时讲演的他们还未成为大公链)

后续在北京又听了一些线下布道,但大多还是一知半解。之后进了字节,就一直没有再去深度了解。

直到 21 年 12 月份,我注意到 ICP 的 Hackathon,又得知陪伴大学四年的美剧《硅谷》中,主角所构想的那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计算机似乎被 ICP 落地了。振奋的心情无以言表,就马不停蹄报名参加了 Hackathon,做的产品也是每一个 Web2 人进入 Web3 首先想到的方向——DID。

当时临时组队,两个人通宵写代码做 PPT,再跑去上海路演。从一个想法到初版的实现再到讲完,一共耗时 36 小时。也是经历了整个过程后我才发现,自己对于行业的认知还很浅显,别人口中长串的名词听不懂,甚至连 ENS 都没那么了解。

但赛场的火热氛围,就像 13、14 年时移动互联网还充满想象力的时期,每个人都有各种创想,每个人对未来都充满了激情。

相较来说,现在 Web3 行业确实还处于早期,大家都在摸索阶段,可这也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在平等的起跑线上竞争,没有边界,也没有条条框框,甚至没有明确的定义,大家都在向着自己所构想的更美好的互联网进发。

而行业早期,也意味着环境的开放和积极向上。我可以明显感受到,Web3 的世界处在一个所有人都蓬勃向上的阶段,这个行业聚集着更多的精英、更多的有国际视野的人;在这个新世界,你有更多机会与行业最顶尖的人去交流,在这个去中心化文化的世界中,每个人都保持着一种十分开放交流的状态;在这个行业中的人,我亲眼见证很多人如何自由地身兼数职,或者过着数字游民的生活。当打开小圈子的藩篱,你会发现,生活其实还有非常多的可能。

从字节离职,我选择 all in Web3

比赛结束回来后,我和朋友们一起发起了一个 Web3 的探索之旅,海报一经发出迅速就召集了几百人。其中有大厂员工、创业者、投资人,也有 Web3 从业者、Crypto Fund,大家每天分享信息,互相交流学习。但对于新行业来说,入门小白单纯消化媒体的资讯信息,是很难对行业有深刻认知的。最好的认知方式就是自己下场去干,因此我们迅速启动了一个项目,借着发行运营全链条的实践,除了对相关技术有了学习,也对 Web3 项目的业务流程有了基础的认知。

从业余到 all in Web3,其实没有那么遥远

从字节离职,我选择 all in Web3

(1.435 名字的由来)

在做项目过程中,我们结识了 World 哥(以技术手段曾一晚套利百万的大佬),与他在之后的一些合作中慢慢相互建立了对彼此的信任,又一起在一些 GameFi 和特殊事件(Luna 等)之中捕获了一些机会。

后续我们就一起在字节内做了一些 Web3 线下交流聚会,意外发现大家对 Web3 的热情度都挺高的。我们就想,那为何不干脆一起组建一个社群,将更多对 Web3 感兴趣的朋友聚集起来,一起来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于是便有了 1.435Club。

在开始阶段,我们定期做了一些线上与线下活动交流 Web3,后续又开启了公众号 1435Crypto 来日更分享媒体资讯。在 Web3 的各个细分领域内,我们每周也都会找一些专业的从业者,带来行业一手资讯的同时,带领社群形成更深刻的行业认知,累积至今我们已举办了十多场线上与线下的活动。

从字节离职,我选择 all in Web3

(1.435 组织的部分活动)

参与演讲的嘉宾有如字节知名退休程序员郭宇老师等一些曾在大厂现投身 Web3 的人,也有其它各个领域在探索 Web3 机会的资深从业者,他们在了解了我们的创始理念后也都给予了不低的期望与鼓励,希望我们能继续创造这样的链接与碰撞。

从字节离职,我选择 all in Web3从字节离职,我选择 all in Web3从字节离职,我选择 all in Web3从字节离职,我选择 all in Web3(大理 Web3 大会)

上个月我们小团队也去参加了大理的活动,参与策划了几个主题会场。大理 Web3 之行的故事与感悟就非常多了,此处不再赘述(推荐阅读《这几天 Web3 在大理发生了什么》)。

经过与众多从业者、投资人的深度交流,除了让我们看到了做 1.435Club 的价值,也让我们看到了周期之下 Web3 行业不同的切入点与切入方式——在现在周期性的熊市里,有很多人选择了等待甚至退出,但我们坚信真正有价值的项目是可以穿越周期的,如果只把 Web3 当做一场金融游戏,熊市正是洗刷这群人最好的淘汰机制。这恰恰也是我们团队朋友们一起逆流而上,选择辞职 All in 的原因。我们想要做的不是追周期性的波动,而是做周期中坚定的引导力量。

从字节离职,我选择 all in Web3

面对行业泡沫,我们可以选择只是获取短期的确定性收益,也可以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在行业前期做好积淀并占据先发优势,等待行业爆发期。两种选择各有利弊,无论是从哪条路切入都无可厚非,只是要确定自己的能力储备和发展理念(对于行业泡沫的产生逻辑,推荐大家阅读《泡沫与黄金时代的动力学》)。

从字节离职,我选择 all in Web3

《陆上行舟》

BTW,作为一个电影重度爱好者,有两部电影想要推荐给每一个想出来创业或已经在创业的朋友。《陆上行舟》和《阿基尔,上帝的愤怒》是个人非常喜欢的导演沃纳·赫尔佐格的经典作品,在做出选择和面对低谷的时候,大家都可以去看一看,会有不小的感触与收获。

半年时间,从几个人到一个组织

我们的组织从最开始 Das、World 哥、龙哥、川神、D 的小团队持续不断拓展,包括后续秋老师、Sean,小橙子、DM 等等朋友加入,现在社群覆盖成员已经有近万人,参与过贡献的有近百人,核心贡献者有几十人,目前也有了媒体工会、投研工会、孵化工会等子组织,队伍持续壮大是大家想要做事情的心把所有人凝聚在了一起。我们也用最短的时间积累了资源和技术班底,让理想不仅有想法,更有支撑。

再回归到我们创立 1.435Club 的初衷,我们就是希望能够聚集起一群有抱负有想法的人,用深度的投研帮助大家在 Web3 行业早期混沌的状态中建立系统的行业认知,用我们积累的业内资源帮助成员更快获取启动的势能。

我们相信这里会是一席流动的盛宴,会不断有优质的项目、优秀的创业者从 1.435 走出去,成就属于自己的 Web3 时代。

从字节离职,我选择 all in Web3

最后,引用《陆上行舟》中的一个小情节。痴迷歌剧的白人菲茨杰拉德对卖给他船的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第一个看见尼加拉瓜大瀑布的白人回来告诉他的同伴,瀑布有多大,他的同伴都不相信,问他「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他只说「我看见了。我看见了,这就是唯一的证明」。

Web3 的世界,一定不是最终的世界。但在这个未曾有人见证过真面貌的新世界中,我们希望踏入洪流,像那个看到瀑布的人一样,回应以「我看见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炒币网无关。炒币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仅供参阅,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