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在抢占比特币:这是一把双刃剑

fffmCQ.jpg

作者:Ecoinometrics,来源:作者博客;编译:松雪,金色财经

本文将讲述以下问题:

  • 每个人都在抢先持有比特币不一定是正确的。

  • 通货膨胀的分布并不均匀。

  • 如何看待人们身兼多职?

让我提炼一些要点事件:

  • 时间是 2024 年。

  • 比特币第四次减半即将到来。

  • 多现货比特币 ETF 刚刚获得 SEC 批准。

  • 美国政府的赤字一直在增加,以至于美联储正在将债务货币化。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减半的说法与ETF的资金流入和更宽松的金融环境结合起来,因为美联储需要印钞来为挥霍无度的政府提供资金。

现在的问题是,我看到许多投资者在参加这些活动。

但如果 SEC 找到推迟 ETF 发行的新策略怎么办? 如果这些 ETF 在没有吸引大量资本的情况下推出怎么办? 如果通胀仍然如此粘性以至于美联储不得不继续执行 QT 策略怎么办? 如果严重的经济衰退拖累包括比特币在内的所有资产几年怎么办?

我知道悲观主义者会显得聪明,而乐观主义者会赚钱。但仍然有很多原因明年不会一切如愿。忽略这些风险并不明智,特别是如果趋势是为比特币完美定价。

但就目前而言……目前比特币仍处于经典的减半前复苏轨道上。

一、有什么可以阻止比特币走向减半吗?

距离下一次减半还有大约 8 个月。现货比特币 ETF(批准)的最早日期是 1 月。许多投资者试图忽略经济衰退的风险,专注于下一轮 QE。

这是现在很多人购买比特币的好理由。

但对未来 12 个月的期望是否过高?如果事情不按照计划进行呢?

一切皆有可能。但到目前为止比特币已步入正轨。

6L31Lc9P6gY1YS9wwnGQbozBICqA6MOPEY5SxkD3.jpeg

二、通货膨胀分布不均匀

随着COVID危机后的通货膨胀激增,我们关注短期通货膨胀指标。比如CPI的同比变化,PCE的环比变化等等。

但如果你想看到通货膨胀的真正损害,最好把镜头拉远。

当你放眼过去 20 年时,你首先会观察到美国的工资中位数与同期 CPI 指数的增长保持同步,增长了 69%。

看到这个你可能会想,这很好,一半的工人完全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 不过这有点复杂。

你会发现,如果同期工资中位数的增长速度与 CPI 的增长速度大致相同,那么该指数的子类别的增长速度就会快得多。 我在这里谈论的不是奢侈品。

你知道20年来医院费用上涨了多少吗? 那是200%! 大学学费? 再加上175%。 育儿? 加125%。

你想知道为什么人们犹豫要不要孩子……

我的观点是,当你低于平均水平时,几乎每个人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刻接触到的关键开支在短短二十年里就变得极其昂贵。

但不要告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美国工资中位数与平均通胀保持同步,但在关键类别上却落后

如果你过去两年的工资一直是中位数,那么一些开支就开始变得难以承受。医院、大学、托儿服务……这些类别显然与普通工人的承受能力相去甚远。

这有多可持续?

WYHbZvLm4hNpNrXi45n3OLJQKCgIpd1LvpuGkt0a.jpeg

(过去20年来的变化:医疗服务花费增加200%;大学学费增加175%;托儿花销增加125%;食物和饮料价格上涨75%;房价上涨75%;工资中位数上涨69%。)

三、身兼多职怎么办?

您最近可能看到过这个标题。 在美国,从事多种工作的人数创历史新高,并且还在不断攀升。

由此很容易推断出,如果美国工人需要做多种工作来维持收支平衡,他们可能会做得很好。 如果我们真的看到这种趋势爆发,这可能意味着美国经济陷入困境。

但坚持住。 这真的是正确的看待它的方式吗?

我的意思是关注多个职位持有者的绝对数量和这种短期趋势。 也许不是,因为这无法解释这样一个事实:可能一直有一定数量的人从事两份工作。 因此,真正重要的是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会看到一幅截然不同的画面。

大约 5% 的就业者从事多种工作。 与大流行爆发后的 4% 相比,这一数字大幅上升。

事实上,大流行只是一个小插曲。 封锁使得同时拥有多个工作变得更加困难,这导致了多个工作持有者的大幅崩溃。 但 5% 实际上是大衰退以来多种工作持有者的平均比例。

最重要的是,5% 仍然明显低于 20 世纪 90 年代从事多种工作的人的 6%。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如何构建数据确实很重要。

不,从事多种工作的人数并没有增加。

4z1UV3MQZ6ZwqPPnTPAYEk0hEthdPIxQB7y4VcRj.jpeg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炒币网无关。炒币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仅供参阅,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