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的投资记录

fffmCQ.jpg

《货币的非国家化》第十六章 自由银行业务 6

6昂贵的(稳定)货币问题

一种竞争,如果其一大好处是使竞争者的产品价格昂贵,就引出了几个很有趣的问题。一旦通货的几个供应者都在保持其通货稳定方面建立起了比较相近的声誉和信任,那它们将如何竞争?

从发钞业务中获取的利润(这等于以零利率借入资金)将会非常大,似乎不大可能有多家企业在这个行当取得成功。由于这一原因,发钞行向使用本行通货结算的企业提供服务,有可能成为主要的竞争武器。如果发钞行确实接管了它们的客户的结算业务,我是不会感到惊奇的。

尽管成功地确立了发钞行地位的银行的利润非常,但对于一种良好的货币来说,这种利润也不会太高,因为这必然会带来政治上的麻烦。这一制度除了必然会因为垄断货币利润而遭到强烈抗议外,最大的危险其实可能会来自财政部长的贪婪他很快就会声称,他也应该分享这笔利润,因为是他允许该货币在他们国家流通的,他当然要雁过拔毛。事实可能会证明,一个民主制政府它总会明目张胆地进行这种干预。

因此,真正的危险是,人们今天对于政府垄断货币所导致的种种滥权行径都忍气吞声,而一旦有人说货币是由富裕的金融机构发行的,则关于这些所谓垄断者的滥权行为的控诉,就会汹汹而来。为了强行夺回这种货币权,煽动家就会不断地要收回他们所谓的银行发钞特权。我相信,各发钞行会足够明智,会对某种垄断地位敬而远之,控制自己的业务量,可能会变成他们最费心机的难题之一。

《货币的非国家化》第十七章会有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了 1

在不同货币的发钞行自由竞争的情况下,似乎不大可能出现价格普遍上涨或普遍下跌的局面。如果始终存在一家以上发钞行,他们将会发现,不断调整自己的通货供应量,以使该通货的价值始终与一篮子被广泛使用的商品的价格水平保持恒定,会对自己有利。这很快会迫使其他发纱行不得不停止投机取巧,以免它们的币值滑落

1根本不存在石油涨价(或其他东西涨价)等成本驱动型的通货膨胀

当然,我们这里是将下面一点视为理所当然:用某一种通货衡量的平均价格,总是能够通过调整该通货的发行量而予以控制。因而我们就不应相信在通货膨胀持续不已的时期经常被人提出的说法价格之所以持续上涨,并不是政策出错了,而是由于成本大幅度上涨了。根本就不存在成本推升通货膨胀之类的事情。不管是工资提高,还是石油价格上涨,或者是进口品价格普遍上涨,都不可能推动所有商品的价格上涨,除非政府发给这些购买者更多的钱来购买这些东西。

所谓的成本推升的通货膨胀,不过是货币量增加的结果而已政府觉得不得不增加货币供应,为的是阻止工资上涨(或其他成本)导致的失业;本来失业应该发生在增加货币供应之,但它却被政府将会增加货币量的预期给掩盖了。政府是打算以此增加对产品的需求,从而使所有工人都找到就业机会。如果政府不增加货币量,那么,工人群体工资的提高,就不会导致普遍价格水平的上涨,而只会导致销售量的下降,因而会导致失业。

如果工会之类的其他垄断性组织,成功地大幅提了某种重要原材料的价格或某群工人的工资,那时,将会出现什么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维持这种货币衡量的价格水平的稳定,只有通过其他商品价格的下降才能获得。如果人们不得不花费更多的钱购买他们要消费的汽油、书籍和报纸,那他们就不得不减少对其他东西的消费。

《货币的非国家化》第十七章会有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了 2

2刚性价格与工资的难题

当然,没有任何通货能够消除某些已经形成的价格的刚性。但它能够使得那些对此发展助纣为虐的政策不再行得通,因为它使那些保持其产品价格刚性的人面临需求下降、销售减少的前景。

主流的凯恩斯主义学派与本书所提出的建议背后的理论之间的全部分歧,归根到底就表现在两者对于刚性的价格和工资现象所持的立场不同。

凯恩斯相信,工资刚性的增加,乃是一个无可奈何的事,我们不得不接受它我们只能通过调整货币支出的速率、让它适应给定的工资水平,以此来减轻其冲击,他主要就是根据这一信念得出自己的观点的。

我则一直坚持认为,这种调整货币量以适应某些价格、尤其是工资刚性的做法,极大地扩张了价格刚性的范围,长远来看,必然会完全摧毁市场的正常运转机制。

《货币的非国家化》第十七章会有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了 3

3有益的温和通胀的谬误

所有的通货膨胀都是非常危险的,我们之所以这么说,恰恰是因为,很多经济学家都认为,某种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但是,重要的不是追究由此而导致的政策错误,而是那句历史悠久的格言:在萌芽状态就将其掐掉

即使是一些经济学家,也仍然没有明白,所有人为操纵的通货膨胀,都具有自我加速的机制。货币量的增加最初之所以会具有普遍的刺激作用,只能归因于下面的事实:人们会突然发现,价格、利润都高于预期。每项投资冒险都成功了,甚至包括某些本应失败的项目。但这只有在人们没有普遍地预期到价格将持续上涨时才会有效。一旦人们学会了如何计算价格上涨的幅度,那时,即使是价格以同一速度持续上涨,也不可能再发挥出最初的那种刺激作用。

于是,货币政策面临着一种难堪的进退两难困境。为了维持温和的通货膨胀所创造出来的经济活跃程度,货币当局不得不加速通货膨胀率,并且不得不一次比一次的增加幅度更大,以使通货膨胀率能够压过人们的预期。如果货币政策不能做到这一点,要么停止加速,要么完全放弃通货膨胀政策,则经济就将处于比这一过程启动之前更糟糕的境地。通货膨胀会使得正常的判断失误不断积累,而在正常情况下那些失误是会被迅速及时清除的,而现在,却不得不集聚在一起同时清算。除此之外,通货膨胀政策也导致生产投向错误的方向,把劳动和其他资源驱向只有靠货币量增加、从而不断追加投资才能维持下去的生产活动中。

由于人们已经普遍地相信,不管是谁,只要它控制着一个国家的货币总供应,它就有能力在大多数情形下,几乎同步地纾解失业现象,哪怕是以未来更大量的失业为代价因而,这样一个管理货币的机构所面临的压力,简直就是无法抵拒的。有些经济学家也一直深知这种可能性的危险,他们因此而一直强烈要求用一道货币当局不能逾越的壁垒约束它。然而,由于对某一派理论家的这一洞见的背弃或根本就一无所知,政治人物控制的货币供应,对于维护市场秩序来说,太危险太多的政治压力当然也会施加到我们所设想的制度中的几家主要私人发钞行身上,要求它们放宽信贷条件,扩大货币流通量但假如一家非垄断性发钞机构屈服于这种压力,它就会立刻不再属于重要的发钞行了。

人们之所以会形成货币幻象相信货币代表着某种永恒的价值,是因为,尽管人们都对货币价值的变化忧心忡忡,但却对其无可奈何。一旦人们有了选择权他们将会密切关注他们可以随意使用的几种不同通货的价值变动情况。所有人都会也应当知道,货币需要接受监督出面警告民众某种货币值得怀疑,将被视为一种值得赞扬的行为,而绝非不爱国的行为。

《货币的非国家化》第十七章会有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了 4

4失业的责任应归咎于工会组织

在剥夺了政府增发货币的权力之后,充分利用资源的责任就交还给了本来应承担责任的那一方:谈判工资或价格的垄断者们。现在我们应该知道了,企图借助通货膨胀解决工会的垄断行为导致失业的努力,不过是将其对就业的影响往后推迟了越早发现那种措施将无以为继对于所有涉及的人都越好。

事实上,我们这里提出的方案不光能够防止严格意义上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它还有更大作用。并不是价格总水平的所有变化,都是货币量的变动导致的,也并不都是由于货币供应没有适应人们持有货币需求的变动而只有这样导致的结果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历史上,收成的变化会导致主要粮食和纺织材料匮乏或过剩的局面,而今天,确实不大可能出现大多数重要物品的供应同时大幅度波动的情况。但即使到了今天,或许是在战时,在一个被敌人包围的国家或孤岛上,由于该国的专业化,或许可以设想会出现某种产品严重匮乏(或过剩)的情况。至少,如果指导该国货币发行的几种列入指数的商品价格主要基于国内价格,则这条规则就可能导致通货供应的变化,而此时所要抵抗的,就不是由货币因素引起的价格波动。

《货币的非国家化》第十七章会有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了 5

5防止普遍的价格下跌

读者可能仍然觉得不能完全相信,在我们这里所构想的竞争性货币制度下,普遍的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一样不可能出现。经验似乎确实已经显示,在对未来严重不确定或满心惊恐的时候,即使是再低的利率,也不能阻止银行收缩其已发行的贷款。那么,一个发行自己独有货币的银行,在发现自己陷人这种处境、即以它的通货所表示的商品价格将会下跌时,会怎么做呢?如果这样的局面也同样影响着跟它竞争的其他机构,它到底有多大的兴趣阻止价格的这种下跌趋势?

在人们普遍希望保持较流动性的时候,发钞银行当然可以高高兴兴地增发货币。然而,这家发钞银行肯定不乐意坚持以比它发行时还高的价值回购它的通货,因为这会给自己带来债务。我们可以推测,为了继续保持那些有利可图的投资,这家银行可能会事先就选择购买一些有息证券,借这种渠道将现金送到那些正在寻找其他投资的人手里,同时又带动长期利率降低。一个拥有大量通货发行量的机构甚至可能会发现,购进一定数量的商品也不错,这些商品是那个指数中包含的商品,它们会对价格下跌产生格外强烈的影响。

这种措施可能足以抵消经济过程本身导致的价格普遍下跌的趋势,如果确实能够取得这种效果,则其效果应该与货币管理的效果不相上下。当然,我们不能完全排除下面的可能性:有些事件可能会造成某种普遍的人气低落和经济不振,而任何东西都不能引导人们恢复投资,此时就无法制止迫在眉睫的价格下跌危机。但这样的危机是外事件造成的,诸如对于一场迫在眉睫的世界性大灾难的恐惧,或者在某些地区所有人都急切地要把所有个人资产转换成现金准备撤逃面临这样的情形,确实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止那些不易移动的资产价格普遍下跌的趋势。但只要企业的有效活动得以进行的一般条件仍然维系着,则竞争就能够提供一种货币,它对市场的扰乱会减少到最低程度。而这本来也可能就是我们所能指望的一切。

《货币的非国家化》第十八章 货币政策既可欲可能 1

如上所述,在我们提出的制度安排下,确实是不可能有什么货币政策的。不可否认,在基础货币的发行与以它为基础的寄生性货币的发行之间,存在着某种责任分工,因而,为了防止竞争完全失控,中央银行必须努力抢在这种局面出现之前就阻止其发展,对此,它只能发挥影响而不能直接控制。然而,仅仅50年前还被认为是金融智慧的最高成就的中央银行制度,现在却基本上声名狼藉了。确实,自金本位制和固定汇率制度被废除之后,中央银行获得的自由裁量权,确实要比其依旧按照严格的规则进行管理的时候更大。而在货币政策的目标仅仅是某种合理程度的币值稳定的地方,中央银行存在的问题的严重程度,确实也跟一心制造通货膨胀的国家一样。

1政府就是不稳定的主要根源

绝大多数的波动都是预算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产物。当我们认识到,在银行自由发行通货的制度下,我们今天所说的货币政策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存在,则我们实际上就能够看清楚,这样一种制度将会产生一幅完全不同的经济景象。只受自己追求利润动机驱使的发钞行,甚至比那些号称要追求公共利益的机构能更好地服务于公共利益。在这种制度下,在一国或一个地区内,不存在可明确界定的货币数量,通货的各发行者则应努力使自己通货总价值保持增长从而使公众乐意持有,除此之外,它再去追求任何其他目标都是不可欲的。

市场秩序所谓的重大缺陷,即大规模失业的重复出现,一向被批评家说成是资本主义不可分割的、无可饶恕的罪恶。历史却证明了,这种大规模失业完全由于政府妨碍私人企业自由活动、阻止私人企业提供某种能保证市场稳定的货币所致。我们已经看到了,自由企业既有能力提供一种确保币值稳定的货币,而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也会驱使私人金融机构这样做,只要他们获得允许。我不敢肯定,私人企业一定会采取我所提出的办法来完成这一任务,但我倾向于认为,通过由来已久的优胜劣汰机制,私人企业能够及时地找到解决今天任何人所能设想到的难题的更好方案。

《货币的非国家化》第十八章 货币政策既可欲可能 2

2货币政策是萧条的根源

我们应该已经知道了,货币政策与其说是萧条的救星,不如说是萧条的根源因为货币管理当局很容易屈服于廉价货币的叫嚣,从而将生产引导到错误的方向,使后来的反弹成为不可避免相反,它不大可能协助经济摆脱在某一方向上过量投资的后果。市场经济过去的不稳定,恰恰是不让市场机制最重要的管理者——货币——由市场进行调整而产生的恶果。

一个单一的垄断性政府机构既不可能掌握管理货币供应所需要的信息,即使它知道为公共利益应当如何行事,它也经常没有办法照此采取行动。事实上,如果市场秩序的主要优势就如我所确信的那样,在于价格能够向每个人传递相关的信息,那么,只要持续地观察某一商品的现价变动情况,就能获得应当在某个方向多投资还是少投资的信息。货币并不是一种政策工具,似乎可以通过控制其数量而达到某个可以预见到的结果。相反,货币应当是自动驾驶机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个人被它诱导着,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对于这种环境,他们只有通过抽象的价格信号获取相关信息。货币应当是传递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知道的市场中无数事件结果的一根大有用处的导线,而要保证维持一种各参与者的计划互相配合的秩序,就必须得有这样的传递过程。

《货币的非国家化》第十八章 货币政策既可欲可能 3

3政府不可能基于普遍利益行事

即使政府可以知道为了社会普遍利益应当如何管理货币供应,它也根本不可能为了普遍利益而行事。

一旦政府获得了照顾某些集团或人口中某一部分的权力,多数政府的机制就会迫使它们使用这种权力获得足够的支持,以使它们能够掌握多数。这种诱惑不断地促使政府通过操纵货币数量去满足某个地方或某个群体的要求,于是,大量资金就被用来收买那些嗓门最高、以最无法回绝的方式要求帮助的人。这样的开支绝不是一种恰当的救济措施,相反,它必然会扰乱市场的正常运转。

在战争之类的真正的紧急状态下,政府当然仍然能够把债券或其他纸币强加于人民,以满足那些无法靠当前财政收入满足而又不得不支付的预算项目。但为了使产业迅速重新调整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强制贷款之类的办法可能比通货膨胀更适合因为通货膨胀会扰乱价格机制有效运转。

《货币的非国家化》第十八章 货币政策既可欲可能 4

4不再存在国际收支平衡问题

由于一国疆域内不再只有单一的一种通货,因而,当然也就不再有所谓的国际收支平衡问题了,而人们普遍相信,这一问题给目前的货币政策带来了很大麻烦。当然,肯定还会继续存在通货在不同区域间的相对或绝对数量的再分配的问题,因为有的地区会变得富裕一些,而有的地方会变得穷一些。但这个麻烦决不会比目前在随便一个大国内通货的再分配所带来的麻烦更大。那些变得富裕的人会持有更多通货,而变穷的人只能持有较少通货,仅此而已。下面的事实所造成的麻烦将不复存在: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下,一个国家自有的现金基础减少,要求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该国整个上层信用结构相应收缩。

同样,某一国家以其邻国的价格为竞争对手而形成的占据优势的价格结构,与不同国家价格水平相对变动的统计幻象之间曾经相当紧密的关联,也基本上会消失。事实上,我们会发现国际收支平衡问题是各国各有一套自己的国家货币才形成的一个完全多余的问题,而正是它,又导致了国内价格比国际价格更紧密的连贯性,而这是完全不可取的。从某种比较可取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角度看,国际收支平衡问题根本就是个伪问题,只有那些垄断一国疆域内货币发行权的机构才会担心。各国自成体系的货币消失后一个不小的好处是,我们又回到了那个人对统计学一无所知的幸福时光,没有任何人能知道他的国家或地区的收支平衡是多少,因而也没有人会担心或不得不去处理这个问题。

《货币的非国家化》第十八章 货币政策既可欲可能 5

5让人上瘾的毒品:廉价货币

有人相信,廉价总是可取的、有益的,人们也相信,政府或货币当局有能力通过发行更多货币而使货币趋于廉价这种信念对于任何政治当局或垄断发钞者,都构成了无可避免的、无法抗拒的压力。而通过增发用于放贷的资金而人为地使可贷资金变得廉价,不仅能给那些借到这笔钱的人带来好处在短期内,也能对商业活动带来广泛的刺激作用。然而,这些增发货币将会摧毁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但这一结果却是不大容易看得出来的。因为这样释放出来的资金将购买更多物品,从而会导致相对价格结构的紊乱,会将资源引导到那些不能长久维持的生产活动中,从而会不可避免地导致未来的反弹。但是这种间接的或缓慢的结果,由于其性质所决定,比起当下令人欣喜的结果、尤其是带给那些最早得到增发货币的人的好处来,更难被人认识到。

为人们提供一种他们在购买某种等价物并将其支付给他人之前自己乐意持有的交换媒介,乃是一种有益的服务,就跟生产任何其他物品一样。如果对于这些现金的需求增加(或减少),则应增加(或减少)该货币数量以使人们能够保持现金平衡,它也就不会扰乱其他商品或服务的供需比例关系。但是,通货增发货币,而使有些人可以买到超出他们正常收的东西,而这本来是其他人应该得到的,这确实属于盗窃一类的犯罪活动。

然而,在这种犯罪活动是一个垄断的货币发行者、尤其是政府犯下的时候,却成了一种得到普遍容忍的、非常赚钱的犯罪活动,因为它的后果没有被人搞明白,所以不受任何惩罚。但对于那些必须与其他通货竞争的某一通货的发行者来说,这则是一种自杀行为,因为这将摧毁它所能提供的服务,而人们正是为此才愿意持有它的通货的。

由于人们都搞不明白,所以,垄断者过量发钞的犯罪活动不仅得到容忍,甚至还受到喝彩。这正是市场的平稳运行何以会屡次被扰乱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些只知道自己发行货币业务的成功完全取决于他保持自己的通货购买力平稳的人,会更有益于公众,尽管他只是在追求自己的利润,而并未有意识地关注他行动的长远效果。

《货币的非国家化》第十八章 货币政策既可欲可能 6

6废除中央银行

也许这里应当插一句,探讨一下一个显而易见的推论:废除政府发行货币的垄断权,也必然意味着我们目前所看到的中央银行将会消失,因为有些私人银行会承担起中央银行的职能。另外,即使不存在货币发行的政府垄断,中央银行的一些古典职能也总还是需要的,比如,充当最后的贷款人或充当准备金的最后持有者

然而,之所以需要这样一个机构,完全是由于商业银行给自己带来了见票即需以某种通货偿付的债务,而对于这种通货,另一家银行拥有独家发行权,因而,它实际上发放的是以其他货币表示的可赎回的货币。诚如我们下面将要讨论到的,这实际上正是现有信贷体系不稳定的主要根源,由此造成整个经济活动的大幅度波动。如果没有中央银行对于货币发行的垄断,没有法律中有关法币的条款,那么,银行就没有理由为解决自己的清偿能力而依赖其他银行供应的现金。沃尔特?白芝浩曾将其称为单一准备金制度,这是货币发行垄断制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在没有了货币发行垄断之后,就既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取的。

人们可能仍然会坚持认为,为了确保流通量具有弹性,需要有个中央银行。尽管在过去,这种说法比其他说法更经常地被人滥用,以掩饰其制造通货膨胀的要求,不过,我们倒也不必完全忽视其中的道理。真正的难题是如何让货币供应的弹性与货币价值的稳定之间实现和谐,在我们看来,只有在某一给定通货的发行者明白自己的生意取决于不断调整货币数量以使该货币之价值保持稳定时(以商品来衡量),这一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如果增发货币导致价格上涨,那这种增发就显然不正当,尽管有些人可能迫切地觉得他们需要这笔增发的现金,而不会被用来增加他们的流动性储备。能够使一种通货被人普遍接受的、也即成为名副其实的流动性资产的,恰恰就是因为它的购买力有望保持稳定,因而人们会偏爱它而不选择其他资产。

必然会稀缺的不是流动性,而是购买力即换取用于消费或进一步生产的物品的能力,购买力之所以是有限的,因为所能购买的东西的数量是既定的。假如人们需要更多流动性资产仅仅是为了持有它们而不是为了花销它们,那这类资产在被制造出来之时就不会导致其价值贬低。但如果人们需要更多流动性资产乃是为了用它们购买其他物品,那么,增加发行量,这类信用的价值就将在人们手指间悄然流逝。

《货币的非国家化》第十八章 货币政策既可欲可能 7

7不再有固定利率

随着中央银行和货币发行垄断的消失,当然也就不再有可能刻意地确定利率了。所谓的利率政策的消失,是完全可欲的。利率跟其他商品的价格一样,应当反映影响贷款供需的种种条件总体影响,而这是任何一个机构所无法得知的。利率应当被作为一种政策工具来使用,这一整套想法完全是错误的,因为,只有自由市场中的竞争才能够考虑到在决定利率时必须予以考虑的所有因素。

只要每家发钞银行在放贷时都致力于不断调整其已发行通货的总量以保持其购买力平稳,那么,发放贷款的利率就是由市场为它所确定的利率。从总体上看,所有银行发放的投资性贷款的总和,如果要想不推动价格水平上涨(下跌),那就不能超过(少于)当期的储蓄总额,货币的增长不能超过伴随产量不断增长而出现的总需求增加所需要的量。于是,利率将由对用于开支的货币的需求与为保持价格稳定而需要供应间的均衡来决定。我相信,这将能够确保储蓄与投资间的协调一致,比我们所能希望的任何其他方式更好地做到这一点而这会使银行在考虑保持货币数量变化的平衡时,考虑到人们乐于持有的结存变化所导致的货币需求量的变动。

当然,政府仍然可以通过其净借款额来影响市场利率,但它不再能够明目张胆地操纵利率以使自己能够廉价地借到资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炒币网无关。炒币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仅供参阅,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